人文情怀和技术储备缺一不可(来自现场的声音)

发布时间:2024-11-26 00:26:30 来源: sp20241126

  每个人听同一首歌的感受不尽相同,同一首歌听两次,感受往往也会不同。作为音乐创作者,我们需要尊重所有听者对音乐的想象力。若将音乐比作水,那么听者便可比作容器,水流进不同容器,便会呈现不同形状。这正是音乐的魅力所在。

  音乐有着语言属性,旋律的高低、强弱、快慢,如语言的语气部分。面对一门听不懂的语言时,我们仍可以通过感受表达者的语气,综合时空场景等因素,大致推断出说话者的情绪。从这个角度看,歌词是表达内容,相对具象;旋律、伴奏、演唱等则是表达方式,相对抽象。作曲家的工作,就是通过旋律呈现一种最恰当的“说话风格”。一首好歌能观照到人们的普遍情感体验,引发共鸣共情。

  2019年,我接到邀请,同词作家朱海一起为当年的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之亚洲文化嘉年华创作主题曲。创作之初便明确了简约风格。简单的律动,既可恢弘,也可从容。这首取名为《我们的亚细亚》的歌曲,当时许多参加排练的人都表示“太好学了,一听就会”。这首歌在“鸟巢”引发了万人大合唱。《我们的亚细亚》被定为杭州第19届亚运会、杭州第4届亚残运会开幕式运动员代表团入场音乐时,我又进行了“二次创作”,在坚持调性不变、节奏不变的情况下,加入中国古筝、伊朗通巴克鼓、印度塔布拉等多种亚洲特色打击乐器、弹拨乐器,新增管弦乐乐段和女声吟唱乐段。这些元素为这首歌增加了新色彩,又自然融入原有旋律。

  大型体育赛事的音乐创作饱含体育精神,体现在曲风上,它既可以是柔和舒缓的,也可以是强劲动感的,最终指向一种情感、一种情怀。作为杭州亚残运会开幕式音乐总监,我承担了开幕式仪式音乐创作以及文艺演出《心相约》《勇向前》《梦闪耀》3个表演段落中的音乐创作。《心相约》的音乐着重表现梦想和向往,其中的女声哼唱,表达的是人类共通的爱、信心与意志。《勇向前》的音乐着重表现力量与速度,以快速涌动的韵律,表达自强不息拼搏成就的生命质感。《梦闪耀》的音乐表现万众一心的支持,我们专门邀请听障儿童演唱,孩子们烂漫的真情和纯净如天籁的歌声,感人至深。我希望通过音乐创作,让每位听者都能感受到温暖善良的关爱,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相互给予的美好,最终形成我们共有的情感体验和文化记忆。

  爱这片土地,爱这片土地上的人们,这种爱,一直滋养着我的生活和创作。为大型纪录片《航拍中国》创作主题音乐时,我将自己对故土家园的感情深深融入其中。与航拍相匹配的旋律要有飘逸感,所以我设计了一个高扬的女声,让整体音乐风格辽阔高远。这段只有一个“啊”字的144秒女声哼唱配乐,有抑扬顿挫,有故事叙述,更有情感灌注,为大美中国扩充听觉的空间感与层次感。《千年之约》《再一次出发》《和祖国在一起》《面朝东方》……回顾自己创作的不少主旋律歌曲,最根本的一条创作经验是倾情投入。我坚信,注入情感,旋律才会变得有分量,创作者的真诚不会被辜负。

  人文情怀是根本驱动,技术储备则是基础条件。技术娴熟为创作带来更多可能。这需要长时间的艺术积累、自我修炼。创作不一定是从0到1的飞跃,但一定是驰而不息的登攀。比如,创作歌曲《天之大》时,我构思用了一个星期,下笔只用了20分钟,而从下笔开始后的大半个月,都在进行精细制作。创作歌曲《天山放歌》时,为了找到新疆民族乐器最好的配器方式,我一个一个乐器反复去听,努力找到它们之间的“共鸣点”。

  一些年轻的作曲者常问我,怎样保持旺盛的创作活力?我的答案是:我需要灵感,但不依赖灵感,一切创作都来自于努力和勤奋,来自于一切有形无形的积累。音乐这门“语言”,是通过不断模仿学习获得的。我是看着《沙鸥》《小花》《青松岭》等电影成长起来的,里面的影视配乐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我的创作。让音乐有画面感,也成为我为影视剧配乐时的创作信条。我们的创新始终是在继承古今中外优秀音乐传统的基础上——那是“巨人的肩膀”。

  心有所念、笔耕不辍。对我而言,音乐即人生,人生即音乐,我希望我这一生的“曲谱”,每一页都是尽全力认真谱写。

  (作者为杭州亚残运会开幕式音乐总监,本报记者王瑨采访整理)

  《 人民日报 》( 2023年11月23日 20 版)

(责编:卫嘉、白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