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3 10:01:21 来源: sp20241123
初冬的鄱阳湖,水天一色,绿波万顷,疾驰的列车宛若游龙,从湖面飞速滑过。2023年12月27日,杭昌高铁黄山至南昌段(以下简称“杭昌高铁黄昌段”)正式建成通车,标志着杭昌高铁全线贯通运营。
杭昌高铁是国家“八纵八横”高铁网的重要连接线。其中,黄昌段近九成线路高架于湖泊、平原、丘陵之上,先后穿越长江江豚繁殖地鄱阳湖、无公害水产品养殖基地军山湖、白天鹅群居栖息地金溪湖,跨越信江、乐安江、昌江等10余条河流。保护沿线优美的生态环境,成为杭昌高铁黄昌段建设中的重要任务。
环保优先,设计先行
“杭昌高铁黄昌段的沿线施工环境复杂,施工难度大,但对于施工的环保要求不仅没有降低,反而要优先考虑。”杭昌高铁黄昌段站前工程技术负责人黄志荣说。
早在设计之初,杭昌高铁黄昌段就通过优化铁路线路、优化桥型等多项技术手段实现最大程度保护沿线生态环境。“杭昌高铁黄昌段在原有设计方案的基础上,对桥型结构提出了优化。”黄志荣向记者介绍,相比传统铁路桥梁使用的32米连续梁,杭昌高铁黄昌段鄱阳湖特大桥采用了40米新型简支梁跨越湖区,可以减少墩台230余个,最大限度减小对湖区生态影响。
工程建设者甚至连施工过程中溅出的“泥点子”都进行了考虑。杭昌高铁黄昌段金溪湖特大桥共有8.8公里横跨鄱阳湖湿地,部分桥墩处于鄱阳湖银鱼产卵场省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内。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建设团队将所有的泥浆、渣土、污水全部外运,对可能飞溅出的污泥,采用泥浆箱进行防护,杜绝湖水污染。
保护江豚及各类珍稀鸟类
鄱阳湖是江豚重要栖息地。江豚依靠声呐交流,对声音十分敏感。为了降低施工建设期间工程噪声对沿线野生动物及居民的扰动,建设团队采用噪声较小的反循环钻机工艺施工,并将噪声较大、冲击性较强的施工安排在白天进行。同时,在所有临时场区设置音量传感器,建设团队派专人检测、分析、记录噪声排放情况,并及时加以控制,将噪声对沿线生活与生态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
除了水里游的江豚,各类珍稀鸟类也是杭昌高铁黄昌段的“常客”。鄱阳湖是候鸟迁徙越冬的宝藏之地,每年秋冬季节,以白鹤为代表的数以万计候鸟从四面八方聚集到鄱阳湖。此时,结构稳固的铁路接触网支柱成为候鸟最喜欢光顾的场所。
为了保护候鸟不被高压电击伤,以及避免鸟窝等异物造成接触网短路跳闸,影响高铁运行安全,建设者们在重要设备接触网支柱上全部装设反光式防鸟器、防鸟网等。同时,工作人员还可以通过智能化监测平台,在候鸟迁徙时对区段内各类重要设备进行动态监测分析,及时发现准备搭建的鸟窝等。该区段的青年职工也自发组建起候鸟保护突击队,积极与鄱阳湖生态保护区的候鸟保护机构联系,加强铁路沿线候鸟保护宣传,学习受伤候鸟紧急救治措施等。
如今杭昌高铁正式全线贯通,黄志荣期待着看到江豚、白鹤与高铁列车“同框”出现这一和谐共生的生态美景。
(责编:罗知之、陈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