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8 03:41:41 来源: sp20241128
日前,随着深圳市碳达峰实施方案正式公布,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不含港澳台)和5个计划单列市的碳达峰“施工图”全部公布。各地的实施方案有何特点?哪些领域成为共同关注的焦点?这些方案会给相关产业带来哪些影响?
各地方案不搞“齐步走”
记者梳理各地碳达峰方案发现,各地都明确了碳达峰碳中和的时间节点,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排放达峰。同时,各地也都提出了具体的减排目标和措施,包括加快能源结构调整、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动清洁能源发展、加快碳市场建设和碳管理、鼓励企业参与碳排放权交易、推动建立碳价格形成机制等,但在具体实现方式上区域间存在差异。
2021年国务院印发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提出了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能源利用效率提升,二氧化碳排放强度降低等主要目标。《方案》要求将碳达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方面,重点实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行动、节能降碳增效行动、循环经济助力降碳行动、绿色低碳科技创新行动等“碳达峰十大行动”,并就开展国际合作和加强政策保障作出相应部署。
《深圳市碳达峰实施方案》提出,“十四五”期间,在全国率先建立并实施碳排放双控制度。到2025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较2020年下降14.5%。“十五五”期间,全面建立目标清晰、基础扎实、运转顺畅的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到2030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的控制水平在全国、全省先行示范,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该方案还提出,深圳将碳达峰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和全过程,实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行动、节能降碳增效行动、工业绿色低碳行动、交通运输碳达峰行动等“碳达峰十大行动”。
与深圳相比,《辽宁省碳达峰实施方案》则明确要求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3.7%左右,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20年下降14.5%,能源消费总量得到合理控制,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率确保完成国家下达指标。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率达到国家要求,并实现碳达峰目标。围绕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实施工业领域碳达峰、推动城乡建设碳达峰、加快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转型等10项重点任务,提出了33条具体措施。
中国国际碳中和经济研究院院长蒋庆哲表示,之所以实现方式上有差异,原因在于各地能源资源禀赋不同,以及经济发展不平衡。一些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区如北京、上海等提出了更为严格的碳达峰目标和时间节点,而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则相对较为宽松。产业结构调整上,许多地方的实施方案都提出了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措施,鼓励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减少高碳排放行业的比重。但一些地区还提出了具体的产业转型升级方案,以适应碳达峰目标的实现,结合各地实际方法路径各有不同。能源结构优化上,各地普遍提出要加大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力度,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一些地区还提出了推动能源消费方式和能源利用效率的改进,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减少碳排放。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副教授、“国家高端智库”研究员马本表示,各地实施方案有显著特点。比如各地都根据自身产业结构、能源资源禀赋等现状,因地制宜、量力而行提出碳达峰目标,不搞“一刀切”“齐步走”,这与国务院提出的各地区梯次有序开展碳达峰行动的要求是一致的。以北京为例,北京提出“确保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而作为我国能源基地的山西省,其碳达峰战略关乎我国能源安全,提出的“到2030年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前提下二氧化碳排放量力争达到峰值”,就留有余地。
工业领域是重中之重
生态环境部发布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22年度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累计下降50.8%。其中,工业领域通过推进能源结构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强技术创新等举措取得了显著成效,持续完善绿色制造体系,助力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
近期各地公布的碳达峰方案中,工业领域也是关注重点。《江苏省碳达峰实施方案》要求,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步伐,力争实现部分重点行业率先碳达峰。大力推动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推动重点工业行业包括钢铁、石化化工、建材等行业碳达峰行动。《四川省碳达峰实施方案》要求,加快工业领域绿色低碳转型,持续淘汰落后产能,大力推进绿色制造和清洁生产,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实现节能降耗、减污降碳。《内蒙古自治区碳达峰实施方案》强调,推动工业领域绿色低碳发展,推动钢铁行业碳达峰,推动有色金属行业碳达峰,推动建材行业碳达峰,推动化工行业碳达峰,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
蒋庆哲告诉记者,“双碳”目标提出以来,各地普遍重视工业、交通运输和建筑业碳排放,抓住了碳排放治理的“牛鼻子”。比如,在工业转型方面,各地普遍关注工业领域的碳排放问题,提出了加强工业转型升级、推动绿色制造等措施,以减少工业行业的碳排放;在建筑节能方面,许多地区提出了加强建筑节能的措施,推动绿色建筑和节能改造,减少建筑行业对碳排放的影响;在能源领域,各地普遍提出了加快能源结构调整的目标,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这将对传统能源产业带来一定冲击,但也为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近日,中建电力建设有限公司承接的国内首个“光热储能+光伏+风电”示范工程——玉门40万千瓦光伏发电工程项目顺利竣工,具备并网发电条件。项目整体投产后,年上网发电量约17.6亿千瓦时,可节约标煤52.1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35.3万吨,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我们今年累计承接核电、风电、光伏等新能源项目合同额超200亿元,将新能源业务占比从30%提升至超过75%。”中建电力建设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天军介绍。
产业链转型压力增大
从“双碳”进程来看,我国已取得了一系列进展。但是,碳达峰的实现仍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11月6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国家碳达峰试点建设方案》指出,将在全国范围内选择100个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城市和园区开展碳达峰试点建设,聚焦破解绿色低碳发展面临的瓶颈制约,探索不同资源禀赋及发展基础的城市和园区的碳达峰路径,为全国提供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业内人士表示,当前全球主要国家都在向绿色化和数字化转型,通过设立碳达峰试点可吸引新的投资,转换发展引擎,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更有利于促进产业转型。
在蒋庆哲看来,碳达峰实施方案将给相关产业带来深远影响。首先,传统能源产业将面临转型和调整压力,推动新能源技术的创新和发展,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相关产业链迎来更大发展机遇。其次,交通领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将推动相关产业链发展,加快电池、充电桩等配套设施的建设。此外,建筑、工业和农业等领域也将面临减排压力,尤其是转型中的高碳排放行业将面临较大的压力,如煤炭、钢铁等将面临转型升级的挑战,需要加强技术创新,推动绿色发展。
马本分析,首先,碳达峰行动将深刻推动非化石电力行业、新能源汽车行业、绿色低碳服务业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截至2022年底,中国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17.5%,全年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1.52亿千瓦,可再生能源装机达到12.13亿千瓦。在碳达峰实施方案的持续引领和激励下,预期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量将保持快速上升趋势。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1620万辆,占汽车总量的4.9%,全球一半以上的新能源汽车行驶在我国。多省份的碳达峰行动方案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也作出了实际部署和具体政策安排,预计新能源汽车及其他新能源交通工具的需求量将实现持续增长。以碳排放核算、节能管理、绿色进出口贸易、低碳生态旅游等业务为载体的绿色低碳服务业将面临快速上升的市场需求,由此推动该行业的蓬勃发展。
其次,碳达峰行动将引领传统制造业行业实现低碳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在严格的碳排放及生态保护标准约束下,化石能源、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石化化工等传统高能耗行业将面临更大的转型压力,低于行业平均碳排放绩效的企业低碳技术改造和升级的需求将快速提升。技术水平、碳排放绩效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的企业,将凭借绿色低碳优势逐渐获得更大的市场竞争优势。在各地碳达峰实施方案的引领下,我国产业结构将加速实现绿色化、低碳化转型,行业竞争格局将加速重塑。
“全国各地实施方案的出台,既体现了各地对碳达峰目标的重视,也为相关产业带来了机遇和挑战。积极响应政策,加强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为实现碳达峰目标作出积极贡献,将是这些地区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蒋庆哲表示。
杨秀峰 【编辑:卞立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