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找到新蓝海,得中型城市者得天下

发布时间:2025-01-01 21:37:36 来源: sp20250101

  十一长假期间,王先生奔赴大同自驾游,恒山游客攒动。他下载了“天下大同”的城市App,显示傍晚客流量回落。于是,他果断赶赴恒山,带家人欣赏了恒山日落。

  蔡先生则回到家乡鹤壁。他记忆里的鹤壁还以煤炭工业见长。但约见同学旧友,却发现正在数字经济产业园里,做电商和内容运营工作。鹤壁告别了煤城形象,已经旧貌换新颜。

  鹤壁和大同都是典型的中型城市。十一期间,不少游客在北上广机场,看见了刷屏的“中国城市有厚度”系列海报。海报上的中型城市,都迎来了数字化建设的新浪潮。

 

  这些中型城市,正在经济的舞台上冉冉升起。其智慧城市建设也走入新阶段:不仅向城市治理要秩序,更向产业发展要经济。那些懂产业的服务商们,也在迎来最好的时代。

  中型城市,数字化转型正当时

  近两年,中型城市成为数字化转型的急先锋。它们一度依靠资源要素投入来推动经济增长。但这种增长不可持续,亟需转换成以科技创新为主、符合高质量发展需求的“新质生产力”。石家庄打造摇滚之城,淄博凭烧烤出圈,都是产业转型焦虑的体现。

  城市产业发展路径虽然迥异,却要经过一条必由的、久经验证的路径:以数智化供应链技术,来驱动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在庞大的需求面前,智慧城市服务商们已经摩拳擦掌,拿出看家本领。

  在主流云厂商中,百度就将优势锚定在智慧交通和人工智能能力;阿里利用云计算和商业优势,为城市建设城市大脑;腾讯强调城市“连接器”作用;华为深扎ICT设施,为城市建立通信、云计算和大数据底座;京东云则发挥深耕产业优势,利用技术基础设施和产业经验,解决城市个性化产业发展的难题。

  数字底座,为产业转型打地基

  城市产业转型,首先需要数字城市底座。

  如何达到目标是服务商各显神通的地方。以京东云为例,其利用服务50多座城市的经验,构建出一套“1+1+4+N”的数字城市架构。

  类似的城市架构并不鲜见。但京东云解决了一项关键问题:如何将繁复的城市业务,归纳成可复用的标准数据?

  在过去,城市数据与具体业务高度结合,数据越多,烟囱越高。京东云则梳理出一套“城市知识体系”,将城市业务抽象为人、地、事、物、组织5类实体,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解决了数据治理,上层城市业务就能做到按需设计、“千城千面”。

  江西新余着重提升营商环境,京东云就协助建设“一照通办”平台,覆盖37个部门的278项电子证照,将发证效率提高80%。

  江苏宿迁重点建设“宿迁速办”和“一网管全域”能力,210个部门的42.3亿条数据全部上云,整座城市走入自动化时代。宿迁长电科技就发现,过去需要主动申请的补贴,今年已经能自动到账了。

  城市“千城千面”,懂产业者得天下

  中型城市最关切的是振兴产业、发展经济。但产业正是数字原生服务商的软肋。它们擅长打造“千城一面”的基础设施,反而将产业引入同质化竞争。

  中型城市需要的恰是因地制宜的产业路径。遇到缺失环节,还需要服务商自己顶上:唯有全产业链“不掉链子”,才能达成最终的产业收益。

  京东云正是“最懂产业的云”。京东历经20年产业发展,拥有零售、物流、科技等多元产业,并且深入垂直供应链。

  利用这些经验,京东云能够“建城市所需”:常州侧重工业互联网、鹤壁侧重制造业集群、宜宾侧重产融平台、梧州侧重茶叶产业。每座城市各展所长,展现出参差之美。

  河南鹤壁就是典型案例。京东建设的智能制造产业园,帮助当地实现“8小时产业雨林”:90%的上下游需求,能在产业园8小时以内消化。产业园建成后,预计年产值30亿元,贡献税收8000万元,带动就业逾万人。

  在江苏常州,存在大量中小制造企业。京东搭建起常州“虚拟工厂”,建立5G+AI工业制造云平台,有效组织起闲置产能生产:连接当地18个行业的超过7万台设备,帮助当地消化产能逾15亿元。

  在四川宜宾,京东云建立的产融协同平台,不仅帮助融资,也包揽了其他中小企业难题。宜发展集团的“爱媛38号”橙子,去年只卖出不到二十万斤,登陆产融平台后在11.11当天就卖掉30万斤。

  在京东内部,有产业“十节甘蔗”的说法。唯有深扎产业的云,十节甘蔗全都啃过,自己趟过产业深水区,才能手把手助力城市产业转型。

  “中国城市有厚度”,正是京东云对中型城市“参差之美”的肯定。未来10年,中型城市将迎来产业发展的爆发期,京东云则将利用产业实践优势,为城市创造更大的价值。

【编辑:邵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