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8 00:15:20 来源: sp20241128
中新社 海南文昌1月17日电 题:33项科学实验随天舟七号上太空 中国空间站将推进骨质疏松研究
中新社 记者 马帅莎
1月17日晚,天舟七号货运飞船在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为中国空间站送去新的科学实验样品。此次搭载的科学实验有何亮点?新一批实验样品送达后,空间站将开展哪些科学研究?相关专家接受 中新社 记者采访,作出解读。
中国空间站搭载科学实验项目最多的天舟飞船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应用系统货运飞船任务总体主任设计师刘伟表示,空间应用系统随天舟七号货运飞船,共向中国空间站送去61件应用物资,总重约473公斤,包括空间生命科学、空间材料科学、微重力流体物理与燃烧科学等33项科学实验,将支持空间站在轨实验持续滚动开展。
这些应用物资送至空间站后,将由在轨的航天员安装到对应的实验装置中开展实验。刘伟说,有些实验结果可以实时传回地面,有的实验样品将由航天员带回地面,做进一步研究。
自空间站在轨组装建造以来,中国已经发射6艘天舟货运飞船。相比之前的天舟货运飞船,天舟七号货运飞船送去的科学实验物资有何不同?
刘伟表示,前期任务侧重运送实验装置类物资,为后续开展科学实验创造更好的支持条件。随着空间站常态化运营,天舟七号货运飞船针对空间站舱内外的现有实验设施,送去了更多科学实验项目,涉及10个研究所、8所大学,是截至目前为空间站送去最多科学实验项目的天舟货运飞船。
天舟七号货运飞船最后“上车”、最先“下车”的“乘客”
在众多实验样品中,细胞实验样品是一位特殊“乘客”。当天舟七号船箭组合体已经转运至发射区时,科研人员为了保证细胞的活性,还在发射场实验室内争分夺秒地制备细胞样品。 中新社 记者了解到,这些样品是天舟货运飞船中最后“上车”、最先“下车”的一批物资,临近发射时,它们才会被装入货运飞船中,抵达空间站后将首先被航天员取出。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张涛表示,这些细胞对温度、气体、营养液供给等生存环境具有严格要求。为了保持细胞健康,科研团队在天舟货运飞船中为细胞样品准备了“专座”——细胞上行生保装置。
该装置约1个半微波炉大小,配置了两个抽屉,分别装有5个标准单元,每个单元上是两个培养细胞的细胞室,装置和单元可根据细胞对生存环境的“个性化”需求,调节温度、二氧化碳浓度和营养供给等条件,为细胞提供舒适的“旅途”环境。
研究太空中人体骨质疏松现象
据了解,细胞上行生保装置“护送”的其中一组实验样品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由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余路阳团队制备,用于研究太空骨质疏松现象。余路阳表示,研究显示,人在太空中骨质流失会加速,团队期望找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太空微重力环境中会发生哪些生物信号的改变,找到干预靶点,从而研制针对这些靶点的药物或干预手段。
“航天员的骨质疏松与地面老年人的骨质变化具有相似性。研究人在太空中的骨质变化不仅对保障航天员的在轨健康有重要意义,对地面老年人的骨质疏松预防和治疗也有重要参考价值。”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王金福说。
这是该团队第二次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送入空间站,此前团队通过天舟五号货运飞船搭载的实验样品,目前已取得初步研究成果。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吴梦瑞说,这种细胞的表观遗传会在太空中发生甲基化,好比给DNA戴了一顶“帽子”,被“帽子”遮住的这部分基因将不再被表达、转录,这对细胞分化的“命运”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空间站运营期间,这项研究将进一步深入。吴梦瑞说,团队将通过后期的空间站飞行任务再运送一批实验样品,后续还将在实验中增加药物干预。
“从细胞研究到真正的人体应用,其实是十分漫长的过程。在细胞层面获取可信证据后,我们未来还需要在空间站开展小鼠实验,来验证药物的有效性。”余路阳说。(完) 【编辑:叶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