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5 10:35:50 来源: sp20241125
8日从广东省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广州动物园考古发掘项目又有重要发现。
据悉,广州动物园所在地属于广州市“小北-建设新村-华侨新村-太和岗-区庄-麻鹰岗”地下文物埋藏区,是广州市古墓葬重点埋藏区域之一。自1956年以来,为配合动物园建设,广州市文物部门先后在动物园内30多个地点发掘古墓葬近500座。
本次考古发掘共清理各时期墓葬148座,其中两汉墓葬4座,晋南朝墓葬8座,唐代墓葬15座,明清墓葬121座,出土陶器、瓷器、铜器、玉器、珠饰等各类文物196件(套),另采集民国时期至新中国成立初期墓碑48块。其中出土的东汉带字陶屋模型、唐代陶鸡模型、清代翡翠翎管和朝冠顶珠水晶饰件及清代翠鸟银发簪,是近年考古发现的不可多得的文物精品。
此次发现的墓葬分布十分密集,晚期墓葬打破早期墓葬的现象较为频密。从清理的墓葬和采集的墓碑来看,墓葬的年代自西汉南越国时期,历经东汉、晋、南朝、唐、明、清、民国,一直持续至新中国成立初期,时间跨度长达2100多年。墓葬的排列也有一定的规律,特别是明清墓葬不仅规模、朝向颇为相似,墓葬的间隔也基本一致,说明这里是一处成规模、有规划的墓园。
本次考古工作最重要的发现,是在发掘区域中北部发现了一座保存基本完整的东晋墓和一座保存较好的南朝墓。其中东晋墓规模较大、结构复杂,在长达10米的墓室顶部及四壁上未发现明显损毁,仅在封门上部有一个盗洞,是迄今为止在广州地区发现的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东晋墓葬。南朝墓规模稍小,为双后室的夫妻合葬墓,结构精巧,除双后室顶部各有一个盗洞外,其他结构保存完整,也尤为难得。这两座墓葬的发现,对研究广州地区六朝时期墓葬形制、墓葬分期和丧葬习俗以及晋南朝时期的建筑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考古工作过程中,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积极开展公众考古活动,与广州动物园密切合作,先后组织6批近百名青少年到工地参观研学,把火热的考古工地变成了生动的历史课堂。(记者吴春燕、唐一歌)
(责编:王连香、李楠桦)